保護水資源小報內容:水的浪費
水的浪費會使人吃驚,水資源往往就在"指尖"流逝。烏魯木齊約有200萬只水龍頭,130余萬只馬桶,如果有四分之一漏水,一年就要損失上億噸的水!此外,地下管道的暗漏更是觸目驚心,多數用水單位內部都有暗漏的發生,個別單位的每月漏水量甚至可達萬噸以上!
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浪費1至6升的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要浪費3至25升的水。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 .
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約用水,我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來,數量就很可觀了。據測定,"滴水"在1個小時里可以浪費到3.6公斤水;1個月里可集到2.6噸水。這些水量,足可以供給一個人的生活所需。可見,一點一滴的浪費都是不應該有的。至于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噸;嘩嘩響的"大水",每小時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噸。可見,節約用水要從點滴做起。
保護水資源小報資料:地下水污染
含于地球表層之下的水稱為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致使某些污染物質(包括微生物或熱能)以各種形式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地下水體,部分或全部限制了地下水的正常利用。地下水污染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隱蔽性,地下水污染不易被人們察覺;二是復原困難,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短期內難以恢復。造成本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等,當然地下水的問題還應包括因不合理開采而使生態環境破壞(例如,地層下凹等)而造成的環境問題。
因為超量開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降落漏斗。目前,北京地下水降落漏斗1000km2,河北省地下水降落漏斗1000km2。此外,超量開采地下水,將使地下水含水層被疏干,黏性土層被壓縮,造成地面下沉;污水、海水倒灌地下含水層;土壤因失水板結,導致土壤沙漠化等環境問題。
我國城市發展中的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問題,己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據統計,我國污染水量的1/3~l/5通過滲坑、滲井、巖洞、防空洞、排污渠道、河道、農田澆灌等,直接或間接地滲入地下水,影響地下水質。目前,已有50%~80%城市的地下水被不同程度地污染。因此,全面開展城市地下水保護規劃、防治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三、海洋污染
海洋是地球上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它占地球面積的70.8%。擁有海水總量137×1016t。海洋不僅具有調節全球氣候的作用,也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此外,海洋對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海洋污染是指由于人類的`活動改變了海洋的組成和狀態,使人類和生物在海洋中的各種活動受到不利的影響。
海洋的狀態一般可由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來表現。物理性質指海水的溫度、含鹽量、透明度;化學性質是指海水的化學組成、PH、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等;生物性質則包括海洋中生物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及生物將的相互關系等。
由于海洋環境容量大,甚至將海洋作為廢棄物的處置場所。而排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質超過了海洋的自凈能力時,將造成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使海漁業資源衰竭、生物物種減少,水產品質量下降,養殖灘涂大片荒廢,海水養殖污染損害事故不斷發生。據估計,人類每年的海洋傾倒約1×104tHg、5×104tCu、390×104tZn、30×104tPb、1000×104t石油和100×104t有機氯農藥(有機氯農藥正逐漸被禁用淘汰),造成局部海域嚴重污染。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是(1)陸源污染:大量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或間接往入海洋。(2)船舶污染:船上的船舶由于各種原因,向海洋排放油類或其他有害物質。(3)海上事故,船舶擱淺、觸礁、碰撞以及石油井噴和石油管道泄漏等。(4)海洋傾廢。(5)海岸工程建設:一些海岸工程建設改變了海岸、灘涂和潮下帶及其底土的自然性狀,破壞了海洋的生態衡和海岸景觀。海洋生態破壞的另一原因是過度捕撈,聯合國農組織估計,世界上最重要的200個魚種的35%在急劇減少。幾乎所有的魚種在10年前就遭到過度的捕撈,這些遭破壞的魚種很難有機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目前,日益嚴重的海洋污染問題,己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海洋環境的保護,曾先后加入了《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73/78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1972年國際防止傾倒廢棄物及其他污染物污染海洋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在積極完善國內有關海洋保護的法律。
四、飲用水污染
飲用水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它絕大多數來源于地面水和地下水。據世界衛生(WHO)1996年提供報告表明,在發展中國家,80%的病例和1/3的死亡是由飲用不潔的水造成的,該報告還指出,未經過化學處理的污染水中寄生物對兒童病人和老年人危害尤為嚴重,故強調凈化飲用水。
飲用水污染包括化學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化學污染指重金屬(Hg、Cd、Pd、Cr等)、無機非金屬(As、F)、酸、堿和有機污染物超標。物理污染指色度、濁度等超標,生物污染主要指細菌、病原體、病毒等超標。